久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站,久久国产99,把美女日出白浆免费视频,欧美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观看

新聞資訊
佛法把我們的內心情緒分成四類 第二類最壞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自我管理,在于使內心平和

自我管理的終極目標,就是讓你的內心平和下來,把該去掉的情緒去掉,把該保留的情緒保留起來。

但是你不要把兩者搞錯了。本來應該切除胃的三分之二,結果你把肺給切掉了,就沒有肺!把心給切掉了也麻煩,沒有心!要是把兩個都切掉,就“沒心沒肺”了,更麻煩!

那么,快樂的情緒要不要去除?想睡覺的情緒要不要去除?想占便宜的情緒要不要去除?在這些情緒里,有要保留的,也有要去除的,你必須弄清楚。只有讓該去的去,該留的留,內心才能平和、有序。

做手術的人必須對人的身體結構、五臟六腑等各個器官非常了解。當不了解內部結構時,就沒法下手。管理內心的情緒,也和做手術一樣。想要管好你的情緒,就要了解內心到底有哪些情緒。在佛法里,把情緒分成四大類。

常態(tài)情緒——遍行心所(含別境心所)

第一類,常態(tài)情緒。這類情緒在佛法里叫“遍行心所”——作意、觸、受、想、思。這種心所,屬于常態(tài)的心理活動,隨時都存在。它無所謂好,也無所謂壞,你可以不用管它。

比如:感受。你現在坐著就有感受。什么感受?大大地不好!凳子又硬,又不能靠,靠著也不舒服。這些都是感受。于是你就會想:“換個凳子吧!”想了以后,會怎樣?就要產生行動了。

又比如,有兩個老同學,一個在北京工作,一個在成都工作。他們很長時間沒見面了。有一天,北京的同學來看成都的同學。

當人在遠處的時候,不一定能準確地分辨對方是誰。于是,剛開始看見的,是一個影子。影子通過眼球,刺激你的神經。神經一受刺激,馬上就會有一個“作意”的東西起來。這個“作意心所”就會警覺你一下:“哎!那兒有個人影?!笔遣皇怯羞@種感覺?當警覺的心一起來,馬上認識的活動就開始了。

然后到“觸”,感觸。就是認識的活動和具體的人,兩者之間碰在一起了。一感觸,就有感“受”了。他看起來最近好像過得不錯,臉上紅紅的,營養(yǎng)好。馬上就說:“哎喲!這小子怎么長胖了呢?”

跟著就要“想”了?!拔覀兒瞄L時間沒見面了,這次他到成都來看我,我是東道主,得請他吃頓飯。請他吃火鍋吧,皇城老媽。”接著又琢磨:“兩個人吃飯沒趣呀,我再請兩個人熱鬧一點?!毕胪昃烷_始打電話:“小張,今天請你吃飯,六點鐘不準缺席?!边@就有語言了。再下一步,大家就坐下來開始吃飯了。

在這個例子中,把人從開始接觸,到心里產生感受、思維,到最后通過思維而有行為的整個過程,描述得清清楚楚。這就是佛法講的常態(tài)的心理。它之所以叫“遍行心所”,就是由于任何時候都沒有離開你,是常規(guī)性的心理活動。

這樣的心理用不用對治呢?用不用消除呢?要是把它消除了,你就跟石頭一樣,沒感覺了。只要是人,只要有思維,都不能沒有這個情緒。

不良情緒——煩惱心所

第二類,不良情緒,有二十六種。我先給你們做個預告,這類情緒是特別需要管理的,因為這個家伙最壞。

在佛法里面,什么叫煩惱?有兩句話:“妨害身心,惱亂有情。”什么意思呢?用今天的話講,就是對自己、對他人能夠造成傷害,對今生、對來生同樣能夠造成傷害。對自己、對他人,這是什么?空間。對今生、對來生,是什么?時間。所以,這種情緒在空間和時間上,都會產生不良影響。

你們有沒有嗔心?有嗔心的舉手?有的人沒有舉手,說明他肯定是把自己管理好了。這個嗔心,就是屬于對自己、對他人,對今生、對來生都會產生不良影響,乃至產生破壞作用的不良情緒。

嗔心的具體表現是什么呢?比如發(fā)火。當你發(fā)火時,手往桌上一拍:“今天不是碰到我脾氣好,早收拾你了!”要是再兇一點,你就會吼:“把錢交出來!要錢還是要命?”如果你這么兇,對方會不會受傷害呀?一定會。

如果你是一個愛發(fā)火的人,別人會躲你遠遠的;那些膽小的人看見你,還會被嚇倒。不過,這種火只是在心里,對別人的傷害比較小。當火發(fā)到拳頭上,傷害就大了?!敖o你一拳頭!”完了,這一拳頭打在別人身上疼呀!人家下次再看見你,就要躲了:“別惹他,那個家伙要打人!”

還有,不要說對今生、來生有傷害,就是對今天、明天都有傷害。今天你生個氣,馬上就會不舒服。要是連著生十年的氣,最后怎樣?醫(yī)生一檢查:“對不起,我已經沒藥給你吃了!”你說:“醫(yī)生,求你救救我嘛!”“唉,你已經肝癌了!”長期生氣會傷肝,容易得癌癥,知道嗎?所以,不良情緒不僅讓我們今天受傷害,將來也會受傷害。

這些情緒要不要管起來呢?當然要管。生氣是魔鬼!我常講一個神話故事,說有個罐子被埋在地下,你別去把它打開。要是打開了,罐里的魔鬼就要跑出來搗亂天下。那個罐子是什么呀?就是你自己的心。罐里裝的魔鬼又是什么呀?就是你心里的煩惱。不要把這些東西放出來,不然天下大亂。

如果不釋放煩惱,那要釋放什么呢?要釋放快樂、善良和慈悲,并且越多越好。要知道,把不良的情緒管起來還不夠,因為它會在內心里面跳動,因此還要把它消滅掉、化解掉。這才是根本。

良善情緒——善心所

第三類,良善的情緒。良善的情緒,就是佛法里常講的“善心所”,這是好的情緒,共有十一種。

“善心所”到底是什么呢?簡單講,就是對自己、對他人都有好處,對今生、對來生也有好處。什么是善的標準呢?今天有些人認為,只要自己不害人就行了。行不行?簡單講也行。只要不害人,至少別人受傷少一點。

但是,佛法講這還不夠。除了不害人,還要幫助他人。這就是既對自己有好處,也對他人有好處。這才是佛法的精神。比如我們剛才提到的慈悲、關愛、快樂、喜悅,這些都屬于良善的情緒。

不固定情緒——不定心所

還有一類,是不固定的情緒。它屬于說不上好、也說不上壞,有時可能好、有時可能壞的狀態(tài)。它們是悔、眠、尋、伺。

比如,這個時候你的肚子有點疼。你就想:“早知道我就不吃那塊西瓜了!”這樣的心理活動是好還是壞呀?不好不壞。

又比如,街上乞討要錢的人多不多?很多。有人就跟我講:“師父,那些要錢的比我都有錢。他都能買別墅了,我還住平房呢!給他錢我后悔死了,早知道就不該給他!”這種心理是好還是壞?不太好。你給了就給了,不要再去計較。

我常講,乞討的人再有錢,他只要向你伸手,就永遠是窮人。只要你愿意施舍,哪怕只有很少的錢,你也永遠是富人。因為你的心里是富裕的、安穩(wěn)的。

又比如,你去散步的時候看見有只螞蟻受傷了,缺了一只腿。當然,這得有眼光才看得見哦!于是你很同情它,想幫它一下??捎忠幌耄骸八懔?,它只是一只螞蟻。”于是便走了。過了一會兒,突然又想:“哎喲,它也是條命呀!早知道我還是該救它一下!”這種心理是什么?你后悔自己干的壞事,這就是好的。后悔干的好事是什么呢?是不好的。

剛才講到的情緒,在佛法里叫“悔”。就是追悔、后悔的意思。在前面的例子中,這種“悔”的情緒表現為后悔吃西瓜,是不好不壞的;后悔給了別人錢,是不好的;后悔沒去救那只螞蟻,是好的。因此,這樣的心理并不固定。是好是壞,要對事而言。

實際上,我們的內心有很多這樣的心理,總是在后悔的情緒中過日子。佛法講,這類情緒多了也不好,需要警惕。

總的講,佛法把我們的內心情緒大至分成四類:常態(tài)的、不良的、良善的和不固定的情緒。

本文來源:成都文殊院

香格里拉县| 普宁市| 天全县| 布拖县| 昌宁县| 阿城市| 镇坪县| 莎车县| 禹城市| 四子王旗| 花莲县| 博爱县| 盐亭县| 新乐市| 诏安县| 蓝田县| 响水县| 全州县| 江北区| 丰顺县| 内乡县| 上栗县| 泗洪县| 淳安县| 南京市| 孝昌县| 泰宁县| 金乡县| 饶平县| 秭归县| 许昌市| 泰兴市| 华阴市| 泗洪县| 大荔县| 闻喜县| 安宁市| 辽源市| 信宜市| 宜宾市| 耿马|